你现在做了啥都不行,过来五台山,所有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的过来一律劝返,没有原因,你就带上核弹也不行,不用说带上核酸啥的。
01
“核弹级”旅游防控爆红网络
我们是该哭还是该笑
如果今年要评网红金句,这句“你就带上核弹也不行,不用说带上核酸啥的”一定能入选。
昨日,《秦皇岛日报》官方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条短视频火了,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关注转发。短视频的内容是一位河北石家庄游客咨询景区防疫规章制度的录音,下面是录音的全部内容:
游客:你好,我是石家庄的游客,我现在去五台山能去吗?我行程卡、核酸、绿码都有,没有星号。
景区:我跟你说一下,你现在做了啥都不行,过来五台山,所有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的过来一律劝返,没有原因,你就带上核弹也不行,不用说带上核酸啥的。
看了这段视频对话,相信大家的第一感觉都是一样的,哭笑不得。但当我们细想之后,你会发现这段视频对话对非旅游从业者来说,或许只是一个笑话罢了,可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笑过之后,更多的是无奈和迷茫。
层层加码,超纲防疫
影响旅游发展的不仅仅是疫情
有资深旅游人士表示,当前各地层层加码、超纲防疫的现状,是影响旅游业恢复发展的严重阻碍,这种现状不仅直接限制了低风险地区人们出行的脚步和需求,更重要的严重伤害了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信心。
人们的可流动范围变的越来越小,恐疫心理也越来越重,没有了流动,不仅旅游业,所有行业都将陷入不可避免的停滞。
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国内疫情明显要好于全球疫情,而且疫苗都已经打了好几轮,可我们的恐疫心理不仅没有比初期减轻,反而是越来越重了。
我们花费那么精力和资金去防疫的作用何在?我们以牺牲经济发展换来的防疫经验和成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恐疫心理越来越重的根源在哪里?是部分地区的层层加码,是部分地区的懒政行为,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给走歪了。
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市场恢复起来了,企业有生意做了,旅游业自然就复苏了。
输血只是抢救手段,旅游业想要实现康复,只能靠自身来造血,而造血的前提就是要摒弃过度防疫,为旅游业松绑。
精准防控为旅游业松绑
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
这种变化是从新任新疆党委书记马兴瑞的上任开始的,2021年底马兴瑞从东南沿海奔赴西北边疆,从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省长,履职新疆“一把手”。
马兴瑞上任不到一个月,就立刻拍板恢复“双休日”。除此之外,马兴瑞来到新疆以后,还实行了其他改革。例如,鼓励人员流动,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外贸交流,活跃内部市场;提高干部职工待遇,调动全员积极性;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心灵沟通等等。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一些地区也开始撤销部分交通检查站,以及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社区,开始拆除“转转门”。
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松动”的新疆,在马书记的带领下焕然一新,新疆活了,新疆旅游市场自然也就跟着火了。
新疆在改变,云南也在改变。
3月8日,云南省发布了《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的第一条就是强化疫情精准防控,清理层层加码等不合理规定。
在此基础上,落实“三个不得”要求,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应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不得非经流调、无政策依据对文化旅游场所实施关停措施、延长关停时间;不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政策要求基础上擅自增加对文化旅游业的疫情防控措施。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得自行加码制定限制学生、教师出行等规定和要求。各地、有关部门确有必要在现行基础上加强疫情防控力度的,须报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审核、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后实施。
新疆和云南的改变,必定会为两省的旅游带来复苏的契机,但全国旅游是一盘旗,旅游业的复苏还需要更多地方的改变。只有全国都动起来,旅游业才能真正走出当前的困境。